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4+4+X”医工交叉“MD+PhD”双博士培养模式。
3月14日,中国医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版数字教材评审委员会和主编人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医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版数字教材评审委员会顾问范先群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人才培养特色,并谈及在此基础上率先将探索的“4+4+X”医工交叉“MD+PhD”双博士培养模式。
范先群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自2002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医学专业“4+4”项目,即每年从国内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招收25名左右4年制非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4年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但受学制所限,学生在短短4年内既要完成临床专业的课程学习,又要从事科研并高质量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培养年限稍显不足。
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健康中国和引领未来全球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医学院联合教育部首批获批的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开展医工交叉本博贯通“MD+PhD”双博士学位项目,探索顶尖医学与科技人才培养新路径,致力于培养医工交叉领域领军人才,培育医工交叉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和颠覆性技术。
范先群介绍,“4+4+X”本博贯通“MD+PhD”双博士学位培养项目培养方式包括本科阶段培养4年和博士阶段培养4+X年。医学院联合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及其他理工科等一流平台与顶尖师资,充分整合上海交通大学顶尖的医科和工科学科优势,助力医工等交叉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为纽带真正体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学生经过课程、临床和科研高度交叉融合的学习实践,最终满足申请MD+PhD的相关要求,获得双博士学位。
此外,该项目还充分依托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教学技术,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国内最先开展基础临床单循环纵向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优势,融入数字化的案例教学,优化临床知识学习周期并持续强化临床与科研训练。与此同时,优秀学生同步进入PhD培养,通过实施医工交叉双导师制、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学习和科研探索、加强国际化培养及双博士项目专项经费支持等途径,切实强化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在2025年两会上,范先群在谈到医学教育时曾表示,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医学院学生寒窗苦读八年是常态,医学生除了要学大量医学课程,还要学习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知识,学习压力很大。现有的医学教育应当“有所加、有所减”:增加临床、科研、实践,以及交叉学科的内容,减少基础医学的部分内容。“医生最主要的能力是治病救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医学应当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其中既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也包括内窥镜技术、介入技术、肿瘤治疗的质子重离子技术等先进医疗技术,还要掌握国际前沿知识。”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2024年就已成立“AI+医学教育”专班,形成《“人工智能+医学教育”行动方案》,通过高水平建设AI+专业与AI+微专业、开展AI+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探索AI+教育教学评价、实施教师AI素养提升计划五个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消息称台积电在德新厂要求50亿欧元补贴,占总投资
,据彭博社消息,台积电正与德国政府进行激烈的争论,为其在德新建的...
税收大数据显示:中国建设统一大市场呈现“三强”态
中国正在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税...
百度推出集成在手表的AI产品“小表AI”App,
,百度旗下的子公司小度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小表AI”的产品,旨在...
徕卡Q3紧凑型全画幅相机发布:升级6000万像素
感谢IT之家网友雨雪载途、独立摄影师的线索投递!,今晚徕卡发布了...
责任照亮未来丨筑梦亚运,小排球教培项目启动
5月25日,中国太保在青海省共和县第二寄宿制小学,开展“责任照亮...
新房准备租出去怎么装修最省钱装修过程中8个容易省
导读大家好,小号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颜色头发显白,显白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