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在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表示,在创新药行业,并购重组会是未来的主流退出方式。
2024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发生多起并购重组事件,如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亿腾医药收购嘉和生物、BioNTech收购普米斯等。在这些案例中,有些是国外公司收购国内公司,有些是本土公司之间的收购。
“从长远来看,并购会成为整个行业的主题模式。中国现在有近5000家药企,如果不通过并购,很难做到规模化和集中化。规模化和集中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企业会‘死’掉,或者被其他头部企业整合,中国有三五百家药企就够了,足够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我认为,并购整合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这种主流背后最核心的逻辑是,整合以后能形成更强的产品管线,或者形成更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公司,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许小林表示。
从底层逻辑来看,许小林认为,医药行业的并购可以节约研发时间和研发成本。因为国内外大公司的研发效率并不比初创公司好,他们有很好的产业化能力和商业化能力,但没有灵活性。在这种情况下看创新型研发企业,他们虽然体量小,但决策效率高,所以研发效率高,而研发主导的创始团队自己去布局产能,自己做商业化的成本压力很大,因此这些公司成长为平台公司的难度大、概率低。而并购重组提供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公司的各自优势。
“美国市场主流的并购更多是大公司去看创新型品种,使得某一个公司在某一个方向,比如肿瘤管线的某一个适应证上更有核心竞争优势。在中国,驱动并购有更多现实因素,很多上市公司缺乏新的品种,缺乏持续增长的能力,很多央企缺乏研发的能力。所以短期内,并购高发的驱动因素有政策原因,也有IPO受阻的原因。”许小林说。
许小林补充,股权投资行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到现在,最核心的退出方式就是并购重组,而不是IPO。只是中国的股权投资行业在过去二十多年,并购模式没有发展起来,反而IPO成了最主要的发展模式。现在由于IPO受阻,迫使大家需要考虑更多的退出方式,恰好这个时候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出台了“并购六条”,鼓励上市公司收购非盈利资产,鼓励上市公司跨行业收购。这在IPO受阻的情况下,给了很多创新型企业一个退出的机会。
在医药创新领域中的并购重组热,目前看来是热潮,但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没有看到很多成功的案例。
许小林看到很多同行在实操,包括华盖资本投的一些项目目前也在做相关谈判,还在等到得到批准、得到二级市场的认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消息称台积电在德新厂要求50亿欧元补贴,占总投资
,据彭博社消息,台积电正与德国政府进行激烈的争论,为其在德新建的...
税收大数据显示:中国建设统一大市场呈现“三强”态
中国正在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税...
百度推出集成在手表的AI产品“小表AI”App,
,百度旗下的子公司小度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小表AI”的产品,旨在...
徕卡Q3紧凑型全画幅相机发布:升级6000万像素
感谢IT之家网友雨雪载途、独立摄影师的线索投递!,今晚徕卡发布了...
责任照亮未来丨筑梦亚运,小排球教培项目启动
5月25日,中国太保在青海省共和县第二寄宿制小学,开展“责任照亮...
新房准备租出去怎么装修最省钱装修过程中8个容易省
导读大家好,小号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颜色头发显白,显白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