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邬林桦 胡幸阳 舒抒 曹飞
3月7日8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
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达瓦顿珠,青稞是西藏主要的粮食作物,作为青稞专家,您关注当前哪些青稞方面的研究?随着科研成果的推广,下一步如何实现青稞产量更高、效益更好?
达瓦顿珠说,“根在高原,心系国事不懈奋战,”是一代代扎根在青藏高原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发展高原农业离不开青稞,他从事青稞研究15年。在西藏,青稞是主粮,还可用来做青稞酒。可以说,青稞贯穿的是西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对青稞事业的执着,始终伴随每一位青稞研究者。
近些年,达瓦顿珠和团队一直在研究,通过改良冬青稞,来优化调整西藏的种植结构,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护好生态环境。
与春青稞不同,冬青稞是10月份播种,次年7月收获。因此,收获冬青稞之后,可以再复种一级饲草。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粮食增产,同时还可改善耕地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冬季植被的覆盖度,为野生禽类提供冬季食物,防止水土流失。
不久前,达瓦顿珠在调研时看到,老百姓收获冬青稞之后再复种荞麦,收获荞麦籽粒后,研发各种荞麦产品。这样,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耕地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而且有效保护了土壤。
达瓦顿珠介绍,2023年,西藏自治区农牧业事业发展平稳,粮食产量达到108万吨,里面主要是青稞的贡献。拉萨市林周县已完成水肥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试验,正在探索高海拔地区的冬青稞试验。
达瓦顿珠说,从培育冬青稞,到改变老百姓的种植习惯,过程并不容易。“现在,我们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和历史性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
他表示,现在团队的目标已更加明确,要培育海拔3800米以上能够种植的耐寒、早熟的冬青稞品种,探索不同生态区域最佳的复种模式,为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同步推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我欢迎大家到西藏来走走看看,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把祖国的边疆建设得更加美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消息称台积电在德新厂要求50亿欧元补贴,占总投资
,据彭博社消息,台积电正与德国政府进行激烈的争论,为其在德新建的...
税收大数据显示:中国建设统一大市场呈现“三强”态
中国正在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税...
百度推出集成在手表的AI产品“小表AI”App,
,百度旗下的子公司小度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小表AI”的产品,旨在...
徕卡Q3紧凑型全画幅相机发布:升级6000万像素
感谢IT之家网友雨雪载途、独立摄影师的线索投递!,今晚徕卡发布了...
责任照亮未来丨筑梦亚运,小排球教培项目启动
5月25日,中国太保在青海省共和县第二寄宿制小学,开展“责任照亮...
新房准备租出去怎么装修最省钱装修过程中8个容易省
导读大家好,小号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颜色头发显白,显白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