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类人群最不容易被AI取代?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保留并展现自己的价值?
10月26日,复旦大学“社会学学科周”启动仪式暨人工智能与社会研究AI for Social Research学术研讨会在光华楼展开,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了AI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经验。

今年复旦大学“社会学学科周”为10月23日至29日。在这一周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将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博士生学术论坛、复旦人类学日等系列活动,展示复旦大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社会学与AI等新范式交叉融合创新的最新发展。
人工智能与社会研究AI for Social Research学术研讨会是本届“社会学学科周”中最重要的一场会议活动,9位世界知名社会学学者发表主旨演讲。
教授彭希哲发表主旨演讲
“家庭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居住单位,养育的单位,文化传承的单位,还是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ChatGPT能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 家庭研究是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教授的一大研究方向。
在研究中,他发现中西方对“家庭“的认知差异很大,这也鼓励学界重新建构中国式家庭模式。比如对家庭的讨论话题,根据彭希哲与其团队通过询问ChatGPT发现,中国人更倾向讨论父母养老话题,而西方人更侧重对家庭价值观的讨论。彭希哲认为,AI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描述家庭模式的变化,识别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并选择最优的研究方式和数据,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家庭政策。
教授谢宇发表主旨演讲
“最不可能被机器取代的这些人群是不能被其他人取代的。“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的演讲中,他回答了当下十分热门的话题——如何才能在AI时代保住自己的工作?
谢宇教授认为,人与人的替代性是机器替代人的一个条件,高端人群,包括决策者、高级科技人员等,低端人群,包括重复性低、非技术性工作者,以及提供个人化服务和情感需求的人群,最不容易被替代。在AI的冲击下,靠知识和技术维生的中产阶层在劳动力市场的价值会降低,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分工两极分化与社会不平等现象。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消息称台积电在德新厂要求50亿欧元补贴,占总投资
,据彭博社消息,台积电正与德国政府进行激烈的争论,为其在德新建的...
税收大数据显示:中国建设统一大市场呈现“三强”态
中国正在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税...
百度推出集成在手表的AI产品“小表AI”App,
,百度旗下的子公司小度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小表AI”的产品,旨在...
徕卡Q3紧凑型全画幅相机发布:升级6000万像素
感谢IT之家网友雨雪载途、独立摄影师的线索投递!,今晚徕卡发布了...
责任照亮未来丨筑梦亚运,小排球教培项目启动
5月25日,中国太保在青海省共和县第二寄宿制小学,开展“责任照亮...
新房准备租出去怎么装修最省钱装修过程中8个容易省
导读大家好,小号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颜色头发显白,显白的发...